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范筑先1882——1938,原名金标,字竹仙,1881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属于河北省南彦寺村。
1904年因遇灾荒,离开家乡投奔军队。
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连、营、团、旅长等职务,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议。
1931年后,历任韩复榘部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山东沂水县县长和临沂县县长。
1936年11月到聊城,就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聊城县县长。
1938年11月14日在保卫聊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1、我一生愿做这样一个傻子
在早期的军旅生涯中,范筑先对军阀混战就极为厌恶痛恨。
他认为中国人自己打自己,既有损自己的国力和形象,也给外敌可乘之机。
于是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离开军队回到家乡隐居起来,并更名为“竹仙”
,表示要保持竹子一样的高风亮节。
在隐居期间,他仍然勤奋读书,立志效仿古代的仁人志士,要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们高举“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扫除封建势力”
的大旗,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了全国人民,也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冯玉祥将军也在绥西五原誓师响应北伐,挥戈南下,东出陕西潼关,进抵中原地区,准备和北洋军阀开展斗争,进行国民革命。
面对如火如荼的国民革命形势,范筑先非常振奋,在冯玉祥将军手下的其同乡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的邀请下,他毅然复出,投入国民革命军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统一中国的战斗行列。
他更名为筑先取筑路先锋之意,表示其革命的决心。
由于他具有多年军旅统兵的经验,因此,在战斗中,他指挥有方,颇有建树,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高级参议。
但是,出乎范筑先想象之外,以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变幻无常,内战仍然不止。
1930年,又爆发了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
双方投入军队上百万,范筑先也随部队参与了这场混战,这场战争导致30多万人死伤。
目睹这些,范筑先非常痛心,决心不再在军队内担任职务,拒绝去陕西的邀请,立志在地方上做一些工作,为民众谋利益,便到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部下担任参议。
1933年初,他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后又担任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
1933年10月,范筑先被调任为临沂县县长。
在县长任上,他微服私访,革除旧弊,带领县政府官员参加体育锻炼,打击贪污腐化的官员,并常走访民间,了解人民疾苦。
他还严禁赌博、吸毒,并提倡剪辫子、放足,鼓励妇女参加工作。
他还鼓励农织,每逢灾荒之年,组织救济。
由于范筑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造福了当地老百姓,而且也给当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气,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范筑先生活极其简朴,但对有关民生大事多慷慨投资或集资兴办。
他在任临沂县长期间,曾架桥修路,修整市容,兴办医院,扶植教育事业,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
由于他不贪财,因此被一些旧官僚们嘲笑为“傻子”
,范筑先则自豪地说:“我一生愿做这样一个傻子。”
范筑先曾在旧军政界任职达30多年,但他一直坚持了一个传统士绅的人格修养,洁身自好、体恤百姓,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
他不满国民党政府对日军不抵抗的策略,赞同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他常说:“谁爱国爱民,我就赞成谁;谁损害国家和民众,我就对谁抗争,我不怕担责任。”
1936年7月,范筑先奉令调离临沂县,全城民众夹道欢送,赠送范筑先县长一碗清水、一块镜子、一块豆腐、两根小葱,以表彰范筑先主持县政时明镜高悬、一清二白的风尚。
1936年冬,范筑先升任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任聊城县县长。
...
(暖文)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到了七年后。全世界都盼着她跟老公离婚,渣闺蜜等着上位,娱乐圈的竞争对手,个个等着看她笑话,黑粉们更是盼着她去死?看着自己家意外失明,却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教授不好意思,这婚我不离了!跟失明的老公住在一起是什么感想?路骄阳那可太方便了!换衣服不用躲躲闪闪!没事还能在房间蹦蹦跳跳!直到某天卧槽,你不瞎啊!!!他一脸无辜抱歉,一直看得见。...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一个远古的传说,一个粉饰的盛世,一个惊天的阴谋,一个失忆的少女。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交错成世间百态。帝王将相,苍生黔首,浮沉于无边苦海。尘世间,少女孑孓独行,寻找着久远的回忆。...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穷小子入赘为夫,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如今发现自己竟是富豪私生子,继承亿万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