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37年5月,**中央北方局联络局书记彭雪枫以探望同学的名义到聊城,与范筑先几次接触,使范筑先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合作的主张,这使范筑先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他曾邀请**员到聊城协助抗战。
范筑先还委任**员姚第鸿为专署秘书。
10月,山东省委通过余心清,从第三集团军政训班中挑选以**员和“民先”
队员为骨干的12名少校于事和240名上尉服务员到聊城。
接着,又派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省委代表的身份统一领导鲁西北党的工作和统战工作。
这些都得到范筑先的许可。
为了更好地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范筑先在聊城创办了几所抗日干部培训学校,邀请**员做教员;他还发动群众组织抗战群众团体,如妇女救国会、战地服务团、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等组织;他还先后主持出版了《山东人》、《抗战日报》、《先锋月刊》、《战地新闻》、《战地文化》、《战线》等刊物,把鲁西北抗日局面搞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
1937年秋冬,当日军大举南侵,华北面临危亡之际,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及政府官员纷纷渡河南逃,惟独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毅然拒绝韩复榘要其渡河南撤的命令,于11月19日向全国发出皓电:“概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到,版图易色。
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
哀我民众,胥陷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
职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
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
惟望饷项械弹,时与接济。
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
引颈南望,不胜翘企。”
这封义薄云天的电文,简直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它极大地鼓舞了鲁西北人民参加抗战的热情。
在统率几十万大军的韩复榘不战而逃的时候。
范筑先以区区一个地方专员,没有正规军队,只依靠地方武装和民众的支持,居然与日军周旋了一年多,身经大小战斗80余次,歼灭敌人5000人以上,捍卫县城36座,最后抗战沙场,马革裹尸,成为民族英雄!
皓电发出之后,范筑先曾派人分赴武汉、西安,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八路军总部求援,不想遭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冷遇,却得到八路军驻武汉、西安办事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选派数十名干部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到鲁西北工作。
同时,八路军总部还派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部挺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军事上策应、支持范筑先坚持鲁西北抗战。
*主席、朱德总司令曾致函范筑先,高度评价他的爱国壮举和贡献。
范筑先深受鼓舞,不禁感慨地说:“当今之世,要救中国,要想不当亡国奴,惟有听**的话,我要和**合作抗战到底!”
从此,在抗日的路线上,范筑先与中国**站在了一起。
范筑先采纳**鲁西特委的建议,并在**的协助下,迅速在鲁西北地区恢复建立了27个县政府,其中13个县的县长由**员和进步人士担任。
要坚持鲁西北抗战,就必须建立和扩大抗日武装。
**鲁西特委一方面协助范筑先收编遍布鲁西北的各种游杂武装,并派出政工人员对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创建**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作为支持范筑先坚持鲁西北抗战的骨干力量。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范筑先统辖的部队,由一个保安营、不足1000人,迅速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共约6万人。
这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组合起来的部队,虽然成分复杂、装备低劣,但在范筑先的统率之下能团结战斗,共赴国难。
1937年11月22日,驻临清的日军高桥联队派出一支30余人的骑兵队,到聊城侦察骚扰,遭我守城部队打击后向北逃窜。
这时,范筑先正在清平收编武装,闻报后,立即亲率警卫队、政训队,奔赴聊城以北的梁水镇截击敌军,毙敌队长以下数人,缴获战马4匹。
这是鲁西北抗击日军的第一仗,虽是小仗,但在当时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纷纷南退的情况下,给气焰器张的日军迎头一击,极大地鼓舞了鲁西北抗日军民。
日军联队长高桥恼羞成怒,亲率步、炮、骑兵300余人,于27日由临清南犯聊城,企图报复。
范筑先不畏强敌,亲率警卫队、政训队、第三营迎敌而上,在堂邑柳林镇与敌激战四五小时,将敌击退,毙伤敌80余人,临清之敌两次败北,再不敢轻易出动。
这次战斗,给敌以沉重打击,我军声威大振、士气高昂。
范筑先率部凯旋而归,聊城市民鸣锣放鞭炮夹道欢迎。
12月16日,日军600余人由高唐南犯,侵占南镇,企图从滑口渡黄河,进袭泰安,钳击济南。
...
(暖文)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到了七年后。全世界都盼着她跟老公离婚,渣闺蜜等着上位,娱乐圈的竞争对手,个个等着看她笑话,黑粉们更是盼着她去死?看着自己家意外失明,却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教授不好意思,这婚我不离了!跟失明的老公住在一起是什么感想?路骄阳那可太方便了!换衣服不用躲躲闪闪!没事还能在房间蹦蹦跳跳!直到某天卧槽,你不瞎啊!!!他一脸无辜抱歉,一直看得见。...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一个远古的传说,一个粉饰的盛世,一个惊天的阴谋,一个失忆的少女。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交错成世间百态。帝王将相,苍生黔首,浮沉于无边苦海。尘世间,少女孑孓独行,寻找着久远的回忆。...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穷小子入赘为夫,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如今发现自己竟是富豪私生子,继承亿万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