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儒家为何如此看重礼乐呢?
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那时候的国家大事,最重要的是祭祀和军事。
祭祀是上古时代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行为,礼最初是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
祭祀时,必须有舞乐颂天娱神,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和敬畏。
因为祭祀是极其严肃庄重的活动,所以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讲礼制、遵秩序、分位次,渐渐的礼便有了别尊卑、定贵贱、御民心的作用,而祭祀用的音乐则被认为可以和民声、怡心性、养情操。
据说,主持祭祀仪式的人被称作儒。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礼乐文化便已经萌芽并初具规模。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修五礼;舜命伯夷为秩宗,典三礼。
据《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尧舜时期便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礼乐制度,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传承与发展,最终以周礼为标志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礼乐文化。
古人对音乐有多么重视呢?礼乐制度下,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社会等级和文化的象征。
《礼记·曲礼》云:士无故不撤琴瑟。
士大夫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随意停止演奏琴瑟。
孔子非常喜爱音乐,有“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的说法。
他曾向蜀人苌弘请教韶乐和武乐的异同之处。
士,原指执干戈配弓矢冲锋陷阵的战士,意即武士,后来却演变成了持书卷坐朝堂纵论天下的读书人,也就是文人士大夫。
同一个士字,为何表达的意思却能兼容文武呢?
这大概因为所谓士,主要是指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
而在文字出现之前的上古时代,所谓的教育主要是对战士的教育和训练。
儒家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是道德礼仪,乐是音乐素养,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驶技术,书是书写艺术,数是理数运用。
在文字出现并普及之前,战士要练习的只有四艺:礼乐射御。
先秦时期,战士属于最低等贵族,身份要高于平民和奴隶。
因此他们在苦练射、御、干戈的同时,还要学习礼仪和舞乐。
战士们哼唱的乐曲,包括曲律和歌词,合起来就是诗歌。
诗歌中的歌词经口耳流传下来,最后成为《诗经》的主要内容。
待文字出现并普及之后,教育的内容变成以读书识字为主,于是士的内涵便渐渐由武变成了文。
周公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制度,甚至将日常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等都纳入礼的范畴,创建了系统化的礼乐制度,并将其作为周朝的政治典章和社会规范,在全天下推行礼乐之治,形成孔子所推崇的“郁郁乎文哉”
的礼乐文化。
周礼上承前代礼法,下启皇权时代,为我国秦汉以来的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参照体系。
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后,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其“六部”
就是参考《周礼·六官》而设置的。
唐朝将六部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机构,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
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代。
周公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位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简介听闻,烈阳国公主除了美貌一无是处,欺男霸女骄纵蛮横,棒打鸳鸯恬不知耻利用权力逼迫丞相府大公子娶了她。重生醒来,沐云初决心洗心革面,做个韬武略样样精通流芳百世的好公主。...
我只是乡间一个小道士,并非天生异命。却在修道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奇遇,最终致使我放弃了修道。而我想在这一切忘记之前,把它们写作故事,记录下来。世间的事,亦如大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
毛利瞳在7岁时因为救自己的妹妹而跌落悬崖,失去记忆的他加入了FBI。邂逅了宫野志保,结缘了冲野洋子,惹上了佐藤美和子恩,结果还是变小了。被称为希望守护者的他,会怎样改变这个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是一本轻松的同人小说,不太监,无悲剧)(本书唯一讨论群324455199)...
作者良马过河1的经典小说抗战无敌从亮剑开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抗战无敌从亮剑开始刘远,一个普通宅男,穿越抗战年代。系统恭喜宿主激活神级选项系统。旅长刘远这小子,比李云龙还能惹祸。伪军刘八爷,要什么您说话,我们保证保证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小鬼子谁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是最精锐的队伍。日军大本营帝国发动侵华作战,简直就是最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