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四章 成都风云八(第3页)

刘一民满意地点点头,命令部队解散。

部队解散后,高原和黄苏向刘一民简要汇报了11师部队整编情况。

由于俘虏多,兵员充足,整编后的11师,兵强马壮。

其中31团一营、32团四营,就是老一营、老四营每班16人,每排66人,每连238人,两个营满编都是846人。

其他营每班12人,每排38人,每连146人,每营558人。

各团都设有一个360人的火力支援营,一个120人的工兵连,一个120人的辎重连,一个36人的警卫排,一个12人的侦察班、9人的通讯班、炊事班。

31团和32团都达到了2630人,33团2340人,加上1630人的师直属部队,全师共9230人。

听得刘一民直乍舌,11师是这样,估计12师、13师人数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样的话,加上军团直属部队,自己的红七军团岂不是已经有3万多人了么?从遵义出发的时候还是15000人呢,到乐山变成了20000多人,怎么到成都就变成3万多人了呢?看来,干部们都跟着自己学会了,宁可磨破嘴皮子做思想工作,也不愿意放过一个俘虏兵了。

照这样发展下去,再有几年,想不去南京找蒋委员长喝茶都不行了,发展壮大了的部队会推着自己去的!

在一营吃过晚饭,刘一民让王大湖、王新运把副班长以上干部的识字本收上来,一本一本认真查阅,有错字的,直接用笔批改。

对识字多、进步快的,写上一句表扬话。

对识字少的,写上一句鼓励话。

又精心挑选出5本最好的,在每个本子的封面上用正楷分别题上“学习使人进步”

、“做有文化的红军战士”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进步”

、“知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

、“有文化才能动员千千万万人与我们一起奋斗”

落款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团军团长刘一民,西元1934年元月7日晚于成都”

批改完后,交代王新运把识字本发回去让战士们学习,要把5本最好的挂在营房门口,让战士们观摩两天。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在七军团引起了强大反响。

老二营、老三营、老四营、老五营、老六营的干部战士听说后,极度不平,直说军团长不公。

接下来的几天,几个老骨干营的营长、教导员,都捧着干部战士的识字本去找军团长,要求他无论如何批改,否则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不好做。

弄得刘一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办公室挑灯奋战。

其他部队听说后,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们都二话不说,拿出军团后勤处发下来的津贴,给每个战士买识字本和读本。

全军团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思想、比作风、比纪律、比训练、比战绩的风尚。

以后红七军团以及由它衍生的部队就形成了个传统,只要刘一民来部队,在汇报检查结束时,必然会捧出一摞战士学习笔记,让他批改。

当然,刘一民批改的这些识字本,战士们都很珍视,终生保存。

特别是刘一民给六个老骨干营干部战士批改的识字本,后来成了收藏界追捧的无价之宝。

其中有几个著名烈士,牺牲后胸口贴身保存的就是刘一民批阅的识字本。

这些识字本都进了军事博物馆。

整整一下午都在陪同刘一民检查的黄苏,回去后在日记本上写道:“军团长的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

特别是他批改战士识字本时严肃认真的形象,从此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鼓励我、鞭策我,促使我更好地工作。

我敢断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将领会向军团长这样督促战士学习的。

他代表了我们红军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形象。”

回到卫戍司令部后,刘一民叫来蔡中和冯达飞,取出他从通道就开始写的《红军步兵训练手册》,让两个人拿回去翻阅、提意见。

热门小说推荐
豪门隐龙叶辰陈婉儿

豪门隐龙叶辰陈婉儿

九代单传的叶辰接到了爷爷的电话,要给他安排相亲!爷爷您别闹!什么,给我一个亿去相亲?美女校花我未婚妻!?集团总裁要倒贴?清纯明星高调示爱!?这么多美女,叶辰有点慌!叶辰弱弱的问爷爷,还有相亲的吗?...

周天最强豪婿

周天最强豪婿

十年前,他被迫逃出豪门世家,从此颠沛流离,惶惶如蝼蚁,人尽可欺。直到那一天,他拨通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你若执我之手,我必许你万丈荣光...

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北疆有一神,仅他一人,可抵千军!...

九层仙莲

九层仙莲

要种地,就种得大一点收废站老板胡途,以废铁价格收购的黑色莲台,竟是空间宝物。宝物低调辅助,开启开挂人生。他擅长种地,种出一个小世界他钟爱艺术,制作一件件国宝级艺术品他敢于冒险,上天下海无所不能他探墓挖宝,挖出一面面飞扬的锦旗...

凌少,你老婆又惹祸了!

凌少,你老婆又惹祸了!

小义少爷不好了!少奶奶把同学给踢坏了!君凌少踢坏了没有!?有没有去医院!小义已经住进医院了,据说以后都没机会在碰女人了!君凌少我是说她的脚疼不疼!怎么没有去医院!小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