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付宁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被院子里来来回回走动的声音惊醒了。
现在他身上轻松了许多,但是看见这低矮的小土房和半截小土炕,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真的,他从心里盼着这只是一个玩笑,是自己的幻觉,可是眼睛睁开、闭上好几次,胳膊里子都掐紫了,他还是躺在这小土炕上。
那个自称是他舅舅的男人又进来了,摸了摸他的脑袋,让他能撑得住的话就赶紧起来,三亲六故吊丧的都该上门了。
挣扎着把昨天脱下来的衣服囫囵个儿的裹在身上,他也搞不太懂都是怎么穿的,扣子扣得一塌糊涂,还是那个舅妈过来帮他整理的。
“这孩子,都烧傻了,没事儿,还有我们大人在呢,别上火啊!”
走到院子里,到处是黄土,一副破败的样子,房上、墙边都是枯黄的草,一阵阵的北风嗖得他骨头缝里都是冷的。
他知道自己正经历着一场葬礼,因为身上穿着白色的大孝衫,腰里系着孝带,旁边还有口棺材,他觉得自己应该是这葬礼的主角,因为他就跪在这儿。
间或站起来奠杯酒,所有人都在围着他说话,拉着他的手抹眼泪,开口就是“想当初……”
付宁也不敢接话,他不知道这个福宁原来是什么性格,不敢轻易张嘴,只是机械的弯腰、下跪、磕头。
生怕露出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被质疑,被周围的人当成撞了邪,或是什么精怪之类的附了体,至少他先得活着。
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付宁只能竖直了耳朵听着周围人的讨论,以此判断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情势。
虽然昨天夜里他在梦里看见了福宁的记忆,但那一幕幕更像是大事记,没有细节,只有节点,都是像过电影一样一闪即逝,根本来不及消化,现在身处其中,一举一动都别扭。
这一天下来,他确定自己就是那个叫福宁的孩子,富察氏,正红旗满洲,棺材里躺着的是他奶奶,他们全家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吊丧的客人登门,他也不能总不说话,就试着顺着对方的话答对,发现并没有人注意他的异常,慢慢的,他也就放松了下来,举止自然了不少,反正是葬礼,说不上来就捂着脸哭几声,倒也没人挑不是。
等到太阳下山了,吊唁的客人都回家了,今天就剩下付宁自己守夜了,倚靠在红漆棺木边上,他心里也没多害怕。
甚至想着要是有什么灵异事件,自己是不是还能回去,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给火盆里添着纸钱,还得看着香烛不能灭了,这一宿他都没睡觉。
东方刚刚发白,本家的人就都来了,付宁熬了一夜,整个儿人都是晕的,呆愣愣的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我叫福宁、我叫福宁……
突然一只手在他脑门上探了探,然后人就被拉到了堂屋里,“好在没有再发热了,赶紧再喝一碗药,垫吧两口粥,该走了!”
是昨天那个舅妈,现在一脸担忧的看着他,把一碗黑药汁子递在自己眼前,付宁木木的接过来一口干了,苦得脸都皱成一团了。
“快喝口粥压一压,就是乱糟糟的,舅妈也没找着咸菜。”
手里的碗换了一个,碗口氤氲着腾腾的热气。
一口热粥让他几乎热泪盈眶,天知道他在外面冻了多久!
连着几口粥下肚,他才琢磨过味儿来,这粥味不对,仔细一看米粒都透着微红,在碗里散发着一股子霉味儿。
付宁正在犹疑着,就听见院子里找人:“孝孙呢?快点儿!
到时辰了,快准备摔盆了!”
他赶紧把粥倒进肚子里,被人簇拥着到了院门口,听一个长胡子、大概是主祭的老爷子在慷慨陈词,全是文言文,四字一句极规整。
他听到最后,就明白了一句话:今年是光绪三十一年,今天是十月二十九。
随着耳边炸雷一样的一句:“起灵啦!”
所有人就像是被按了快进键,声音、动作都轰的一下炸开了。
而他就是一个木偶,动作僵硬的被人拎着干这干那,手里打着幡,被两个人搀着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
天上是纷纷扰扰的白纸钱飘着,耳边是高声低调的“老姐姐啊~~~”
、“我的那个老姨诶~~~”
,路边尽是瞧热闹的人,也在叽叽喳喳、指指点点。
付宁觉得自己的肉体在路上磕磕绊绊的走着,而灵魂正浮在空中看着这场大戏。
喜欢清末小旗兵请大家收藏:()清末小旗兵
...
(暖文)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到了七年后。全世界都盼着她跟老公离婚,渣闺蜜等着上位,娱乐圈的竞争对手,个个等着看她笑话,黑粉们更是盼着她去死?看着自己家意外失明,却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教授不好意思,这婚我不离了!跟失明的老公住在一起是什么感想?路骄阳那可太方便了!换衣服不用躲躲闪闪!没事还能在房间蹦蹦跳跳!直到某天卧槽,你不瞎啊!!!他一脸无辜抱歉,一直看得见。...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一个远古的传说,一个粉饰的盛世,一个惊天的阴谋,一个失忆的少女。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交错成世间百态。帝王将相,苍生黔首,浮沉于无边苦海。尘世间,少女孑孓独行,寻找着久远的回忆。...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穷小子入赘为夫,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如今发现自己竟是富豪私生子,继承亿万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