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1898年2月18日(清光绪24年正月17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郝梦龄读了三年私塾就弃学务农,14岁时到正定县一家广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虐待,遂到东北投奔魏益三。
魏益三是郝梦龄家的亲戚,时任奉军第三十军军长,他先把郝梦龄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即任营长。
先后提升为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务。
1937年10月15日,郝梦龄率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北上参加山西忻口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最后中弹牺牲。
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1、我应该去抗战
1937年5月,郝梦龄因为反对内战,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但当局决定调他到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7月初,郝梦龄正往四川陆军大学途中,得悉卢沟桥事变发生,他毅然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
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
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
此后又上书请缨,决心率部北上,终获批准。
其时,郝梦龄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这一年9月,郝梦龄自贵阳率部北上抗日,出发前,他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
在途经武汉,趁隙与家人告别时,他***着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
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
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并写下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三天以后再拆开看。
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拆开来看,郝不允,父女在对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郝梦龄即同家人辞别。
事后女儿把信从痰盂里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尚可辨认的内容是: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
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
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
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
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郝梦龄率第九军自武汉到达石家庄后,编入了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序列。
其时山西雁门关已失守,晋北的忻口成了山西抵御日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
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10月初,郝梦龄将军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积极派兵增援被日寇围困中的原平镇晋军。
他在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和嚣张气焰后,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0月10日,忻口会战即将正式展开,郝梦龄给妻子剧纫秋写下最后的遗嘱:
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
……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
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
(暖文)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到了七年后。全世界都盼着她跟老公离婚,渣闺蜜等着上位,娱乐圈的竞争对手,个个等着看她笑话,黑粉们更是盼着她去死?看着自己家意外失明,却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教授不好意思,这婚我不离了!跟失明的老公住在一起是什么感想?路骄阳那可太方便了!换衣服不用躲躲闪闪!没事还能在房间蹦蹦跳跳!直到某天卧槽,你不瞎啊!!!他一脸无辜抱歉,一直看得见。...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一个远古的传说,一个粉饰的盛世,一个惊天的阴谋,一个失忆的少女。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交错成世间百态。帝王将相,苍生黔首,浮沉于无边苦海。尘世间,少女孑孓独行,寻找着久远的回忆。...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穷小子入赘为夫,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如今发现自己竟是富豪私生子,继承亿万财产。...